足骨主要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等。跗骨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和骰骨等;跖骨有 5 块,分别为第 1 - 5 跖骨;趾骨则有 14 块,包括 5 个足趾的趾骨,每个足趾的趾骨又分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和远节趾骨。
1. 跗骨:
距骨:位于足踝部,是连接小腿骨和足骨的重要关节骨,承担着身体的重量并参与行走和运动。
跟骨:是足底最大的骨骼,构成足跟的主要部分,对行走和站立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足舟骨:在足内侧中部,参与构成足弓,对维持足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位于足前部,与跖骨相连,共同构成横弓,帮助分散身体重量。
骰骨:位于足外侧,与其他跗骨一起构成足的外侧柱,参与足部的运动和支撑。
2. 跖骨:
第 1 - 5 跖骨:从内侧到外侧依次排列,是足的主要承重骨,在行走和跑步时承受着身体的重量。
3. 趾骨:
近节趾骨:靠近跖骨的趾骨部分,为足趾的主要支撑结构。
中节趾骨:位于近节趾骨和远节趾骨之间。
远节趾骨:是足趾的末端部分,与地面直接接触,在行走和运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注意,足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人体的行走、站立和运动至关重要。如果足骨出现损伤或疾病,如骨折、关节炎等,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以促进足骨的恢复和功能的改善。同时,日常要注意保护足部,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以减少对足骨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