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耳疮是一种发生于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湿疹样皮肤病。
旋耳疮的症状多样,初起时,耳部皮肤潮红、瘙痒,继而出现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可流出黄色渗液,渗液干燥后形成黄色痂皮。若反复发作,耳部皮肤可增厚、粗糙、皲裂,甚至出现苔藓样变,导致耳部皮肤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
旋耳疮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过敏体质、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消化不良等内在因素有关,也可能与外界的物理、化学性刺激,如耳部接触过敏原、污水入耳、频繁挖耳等有关。
对于旋耳疮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局部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如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等外用药物,以减轻炎症、缓解瘙痒。如果病情较重,或伴有全身症状,还需要口服抗过敏药物或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旋耳疮的发生,应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耳部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不要频繁挖耳。如果耳部出现瘙痒、红肿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