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瘤可从症状表现、发病原因、生长速度、质地形态、检查结果等方面入手。
1. 症状表现:淋巴结肿大通常是局部的,可能伴有疼痛,尤其是在炎症引发时,表面皮肤可能发红,严重时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比如扁桃体炎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会有咽痛、淋巴结压痛等。而淋巴瘤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早期可能没有明显不适,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还可能侵犯身体其他器官导致相应症状,如侵犯胃肠道出现腹痛、腹泻等。
2. 发病原因:淋巴结肿大常见原因是感染,像细菌、病毒感染等,如牙龈炎可致颌下淋巴结肿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引发,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还有恶性肿瘤转移,像肺癌转移至纵隔淋巴结。淋巴瘤主要与基因突变、病毒感染如 EB 病毒、免疫功能缺陷等因素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
3. 生长速度:一般炎症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在炎症控制后,肿大的淋巴结会较快缩小,比如普通感冒引起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感冒痊愈后 1 - 2 周左右淋巴结可恢复正常。而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生长相对缓慢,但呈进行性增大,不会自行缩小,且随着时间推移,肿大的淋巴结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4. 质地形态:良性淋巴结肿大质地相对较软,表面光滑,边界清晰,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比如正常的淋巴结触摸起来像黄豆或花生米大小,质地柔软。淋巴瘤的淋巴结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可相互融合成团,不易推动。
5. 检查结果:通过超声检查,淋巴结肿大在超声下多表现为结构清晰,皮髓质分界正常,血流信号不丰富。而淋巴瘤在超声下可见淋巴结结构紊乱,皮髓质分界不清,血流信号丰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对判断也有帮助,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异常等情况。最终确诊淋巴瘤需要依靠病理检查,通过切除或穿刺肿大淋巴结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细胞形态来明确诊断。
身体出现淋巴结肿大情况时,不要自行盲目判断。若发现淋巴结肿大持续不消退、伴有发热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估诊断,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医生检查和治疗十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