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踝骨折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等。
1. 保守治疗:对于骨折移位不明显、稳定性较好的后踝骨折适用。通过使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外固定,能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环境。比如使用长腿石膏托,从大腿中部至足部进行固定,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还有高分子绷带支具,轻便透气且固定效果良好。这些外固定方式能防止骨折断端因肢体活动而发生再移位,促进骨折处的纤维连接和骨痂生长,从而实现骨折愈合。
2. 物理治疗:可辅助后踝骨折恢复。如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温热效应和理化效应,改善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血肿吸收,促进骨痂生长。还有红外线照射,能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液供应,缓解疼痛和肿胀。通过这些物理手段,能为骨折愈合提供更好的局部微环境,加快组织修复和再生。
3. 康复训练:在骨折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如踝关节周围肌肉的紧绷和放松,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期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主动和被动的踝关节屈伸活动,能逐渐恢复关节功能。后期进行负重训练,从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行走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4. 中医治疗:中医的一些方法对后踝骨折也有一定疗效。例如中药内服,可选用接骨续筋的中药方剂,如接骨紫金丹,以促进骨折愈合。中药熏洗,用乳香、没药、伸筋草等药物煎汤熏洗患处,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还有针灸治疗,选取足三里、三阴交、解溪等穴位,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改善局部症状。
5. 手术治疗:适用于骨折移位明显、关节面不平整或合并其他严重损伤的后踝骨折。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断端准确复位并固定,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骨骼的连续性。这样能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解剖条件,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最大程度恢复踝关节的功能。
治疗期间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相应治疗和护理。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或损伤加重。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为骨折愈合提供充足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