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血糖高主要有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等方法。
1. 饮食控制: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患者应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糖果、饮料等。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蛋白质的摄入,如西兰花、苹果、燕麦、鸡胸肉等。控制每餐的食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规律和均衡。
2. 运动疗法: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运动时间应选择在饭后 1 - 2 小时,避免空腹运动。
3. 药物治疗:对于饮食和运动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常见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磺脲类、双胍类、α - 糖苷酶抑制剂等。胰岛素可直接补充胰岛素,降低血糖;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作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α - 糖苷酶抑制剂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由医生决定。
4. 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的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可自行购买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一般每天监测 4 - 7 次,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在特殊情况下,如感冒、发热、运动等,应增加监测次数。
在治疗血糖高的过程中,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只有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