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核磁共振MRI主要用于检查脑卒中、脑肿瘤、脑外伤、脑炎、多发性硬化、脑先天畸形、脑寄生虫病及脑代谢性疾病等。其通过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为临床诊断提供精准依据。
1. 脑卒中:颅脑MRI可清晰显示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的病灶范围及分期,尤其对早期缺血性改变的敏感度高于CT,弥散加权成像DWI能快速识别急性脑梗死。
2. 脑肿瘤:MRI可定位肿瘤位置、评估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增强扫描能鉴别肿瘤良恶性,并监测术后复发或放化疗效果。
3. 脑外伤:对于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等细微病变,MRI的T2加权序列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可发现CT难以显示的微小出血灶。
4. 脑炎:MRI能识别病毒性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等炎症性病变的异常信号,如颞叶高信号或脑膜强化,辅助鉴别感染与非感染因素。
5. 多发性硬化:通过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MRI可发现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斑块,明确病灶活动性,为疾病分期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6. 脑先天畸形:MRI可诊断胼胝体发育不良、脑灰质异位、Chiari畸形等结构异常,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评估畸形与神经功能的关系。
7. 脑寄生虫病:如脑囊虫病、弓形虫感染等,MRI能显示寄生虫包囊、钙化灶及周围水肿带,结合血清学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8. 脑代谢性疾病:针对线粒体脑病、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MRI可发现特征性基底节或脑白质异常信号,辅助基因检测明确病因。
颅脑MRI检查需根据临床指征选择合适序列,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并告知医生体内植入物情况。若出现头痛、肢体麻木或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影像学检查。日常需关注血压、血糖等基础指标,避免头部外伤,高危人群应定期随访。检查结果需由专业医师结合病史综合分析,患者切勿自行解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