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理状态,其原因包括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水摄入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其他原因等。
1. 摄入不足:
长期低盐饮食或无法正常的进食,导致钠的摄入减少。
某些疾病如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影响钠的吸收。
2. 丢失过多:
经胃肠道丢失,如呕吐、腹泻、胃肠引流等,大量的钠随消化液排出体外。
经肾丢失,如长期使用利尿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导致钠随尿液排出过多。
经皮肤丢失,如大量出汗、烧伤等情况下,钠可通过皮肤丢失。
3. 水摄入过多:
饮水过多或输液过多,尤其是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水潴留,从而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
4.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常见于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恶性肿瘤等,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水重吸收增加,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
5. 其他原因: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代谢率降低,水钠排泄减少,引起低钠血症。
肝硬化、心力衰竭等疾病,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引起水钠潴留,进而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
当出现低钠血症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在饮食方面,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钠的摄入。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