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见于婴幼儿。治疗鹅口疮的方法有口腔清洁、局部用药、全身用药、调整饮食、手术治疗等。
1.口腔清洁:用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使口腔保持碱性环境,抑制念珠菌生长。可使用棉签蘸取溶液,轻轻擦拭口腔黏膜,包括舌面、颊黏膜、牙龈等部位。遵医嘱用药,如碳酸氢钠片、碳酸氢钠颗粒、碳酸氢钠胶囊等。
2.局部用药:将制霉菌素片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制霉菌素具有抗真菌作用,能够有效杀灭白色念珠菌。遵医嘱用药,如制霉菌素片、制霉菌素混悬剂、制霉菌素软膏等。
3.全身用药:对于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儿,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氟康唑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口腔黏膜,发挥抗真菌作用。遵医嘱用药,如氟康唑片、氟康唑胶囊、氟康唑分散片等。
4.调整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以保持口腔黏膜湿润。母乳喂养的患儿,母亲应注意乳头的清洁;人工喂养的患儿,应注意奶具的消毒。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5.手术治疗:如果鹅口疮引起了严重的口腔黏膜损伤,如深部溃疡、脓肿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清除病变组织,促进愈合。
在治疗鹅口疮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口腔黏膜的颜色、形态、有无发热等。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给患儿用药,保持口腔清洁,调整饮食结构,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