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大出血可能是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程过长或难产、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等都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治疗方法包括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遵医嘱用药,如缩宫素注射液、米索前列醇片、卡前列甲酯栓等。
2.胎盘因素:包括胎盘滞留、胎盘粘连或植入等。胎儿娩出后,胎盘未及时娩出或部分胎盘残留在子宫内,可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出血。治疗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行人工剥离胎盘术、清宫术或子宫切除术。
3.软产道损伤:分娩过程中,急产、胎儿过大、手术助产操作不当等可能引起软产道损伤,导致出血。应及时进行缝合止血遵医嘱用药,如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预防感染。
4.凝血功能障碍:产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小板减少症等,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产后出血。治疗需补充凝血因子遵医嘱用药,如冻干人凝血因子Ⅷ、人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纠正凝血功能。
5.其他因素:产妇本身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导致产后大出血,但较为罕见。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产妇在产后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家属也应给予产妇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产妇顺利度过产后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