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复位:通过手法或器械使骨折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对于骨折移位不明显的稳定性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对于移位明显的骨折,可能需要牵引复位或切开复位。
2.固定:采用外固定如石膏、支具或内固定如钢板、螺钉的方法将骨折端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防止再移位,有利于骨折愈合。外固定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或作为手术前的临时固定;内固定则适用于不稳定骨折或手法复位失败的情况。
3.功能锻炼:在骨折治疗过程中,适时进行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可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后期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负重练习。
4.药物治疗:遵医嘱用药,如活血止痛胶囊、接骨七厘片、仙灵骨葆胶囊等,可起到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还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抗血栓药物预防血栓形成等。
5.手术治疗:当骨折严重移位、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或手法复位及外固定失败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可以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将骨折端准确复位并给予坚强的固定,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负重和剧烈运动。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