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小关节紊乱是指腰椎的小关节因外力作用或退变等原因,导致关节突关节的正常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一、腰椎小关节紊乱的诊断
1. 症状:患者常突然出现腰部剧烈疼痛,呈刺痛或酸痛,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尤其是旋转和屈伸动作。
2. 体征:腰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常位于腰椎棘突旁或小关节处。腰椎的活动范围减小,可出现保护性姿势。
3. 影像学检查:X 线检查可排除骨折、脱位等其他疾病,但对腰椎小关节紊乱的诊断价值有限。CT 或 MRI 检查有助于了解腰椎小关节的结构和病变情况,但并非诊断的必需检查。
2.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
1. 卧床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腰部活动,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2.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可缓解腰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3. 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等可缓解肌肉紧张。
4. 手法复位:由专业医生进行手法复位,可调整小关节的位置,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
5. 康复训练:病情缓解后,应进行腰部的康复训练,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腰部的稳定性,预防复发。
在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时,患者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或重体力劳动。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寒。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