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患者在发病前1 - 3周常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和肌肉酸痛,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随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水肿,甚至晕厥、猝死。医生会通过血液检查,如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病毒学检查等,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进食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增强营养。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可用于早期治疗;改善心肌营养和代谢的药物,如维生素C、辅酶Q10、曲美他嗪等,有助于心肌的修复;对于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相应地使用抗心力衰竭药物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进行治疗。
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时,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