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缓性瘫痪的表现有肌肉松弛、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肌力减退等。
1. 肌肉松弛:肌肉呈现松软状态,失去正常的张力,肢体处于放松体位时,外观上可见肌肉缺乏应有的饱满度,触摸时也能明显感觉到肌肉的松软,与正常肌肉的弹性和紧张度有明显差异。
2. 肌肉萎缩:随着时间推移,由于肌肉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神经支配和运动刺激,会逐渐出现萎缩现象。表现为肌肉体积缩小,肢体周径变细,可通过测量对比两侧肢体相同部位的周径来发现。
3.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正常情况下,刺激肌腱会引发相应的肌肉收缩反应,即腱反射。而在迟缓性瘫痪时,由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传导功能受损,腱反射会明显减弱甚至完全消失,通过专业的神经反射检查可明确。
4. 病理反射阴性:病理反射是在神经系统出现病变时才会引出的异常反射。迟缓性瘫痪主要是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一般不会出现病理反射,检查时病理反射相关体征呈现阴性结果。
5. 肌力减退:肌肉收缩产生力量的能力下降,患者肢体的运动力量明显减弱,无法完成正常的抗阻力动作,根据肌力减退的程度不同,可表现为肢体活动受限、无法抬起或只能进行轻微的运动。
出现迟缓性瘫痪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规范治疗。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营养均衡的饮食,以促进身体恢复。同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康复训练和后续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