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感染的症状包括腹痛、便血、腹泻、大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等。
1. 腹痛:肠息肉感染后,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及周围组织,引发腹痛症状。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部位多集中在脐周或下腹部,有时疼痛会在排便后稍有缓解,但随着感染加重,疼痛可能持续存在且愈发剧烈。
2. 便血:感染致使息肉表面黏膜破损、出血,血液随粪便排出,表现为便血。便血颜色可鲜红,也可能呈暗红色,出血量较少时,粪便表面可能仅有少量血丝;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滴血甚至喷射状出血。
3. 腹泻:肠道感染会扰乱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引发腹泻。腹泻程度轻重不同,轻者每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质地较稀;重者可能每日排便十余次,呈水样便。
4. 大便习惯改变:肠息肉感染会影响肠道正常的生理节律,导致大便习惯发生改变。原本规律的排便时间变得不规律,可能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
5. 腹部肿块:当肠息肉感染引发局部炎症性包块,或息肉体积较大时,可在腹部触及肿块。肿块质地可硬可软,活动度不一,部分肿块可能伴有压痛。
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膳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