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肠息肉指的是在肠道内出现两个及以上的息肉样病变。息肉是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本质上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有一定恶变风险。
肠道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黏膜表面较为平整。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遗传因素、长期的炎症刺激、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等,肠道黏膜细胞会异常增生,进而形成息肉。多发性肠息肉意味着肠道内存在多个这样的增生性病变,可能分布在结肠、直肠等不同部位。
这些息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小的可能如米粒般大小,大的则可能直径达到数厘米。有些息肉有蒂,像一个小蘑菇一样通过一个细柄与肠壁相连;有些则是无蒂的,直接附着在肠壁上。
虽然多数多发性肠息肉在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息肉的生长,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可能导致肠道梗阻,引起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还可能出现便血,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滴血;部分患者可能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对于多发性肠息肉,一旦发现通常建议及时治疗。治疗方式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位置等因素而定,常见的有内镜下切除。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适当运动,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必要时严格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