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不稳症是因腰椎退变、创伤、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导致腰椎椎体间的连接结构功能受损,椎体间出现异常活动或位移,引起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腰椎的稳定依赖于椎体、椎间盘、韧带、肌肉等结构的协同作用。当这些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出现问题时,腰椎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比如,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逐渐退变,水分减少,弹性降低,无法有效缓冲椎体间的压力,容易导致椎体间的松动;腰部遭受严重的外力撞击,可能损伤椎体、韧带等结构,破坏腰椎的稳定性;有些人由于先天发育异常,腰椎的结构存在缺陷,也会增加腰椎不稳症的发病风险。
腰椎不稳症患者常感到腰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酸痛或刺痛,在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腰部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缓解。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腰部活动受限,无法正常弯腰、转身等。严重时,可能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导致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减轻腰部负担。适度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有助于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如果出现腰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