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导致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正常代谢、排泄和调节体内生理平衡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通常难以完全治愈,但可通过治疗控制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一、尿毒症的引发原因:
1. 原发性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这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病,炎症侵袭肾小球,使其滤过功能受损,长期发展可导致肾功能逐渐衰退,最终引发尿毒症。
2. 继发性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是因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高血糖对肾脏血管和肾小球造成损害,引起肾脏病变。还有高血压肾病,长期高血压会使肾脏的小动脉硬化,影响肾脏血液供应,进而损害肾功能。
3. 遗传性肾脏疾病:如多囊肾,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肾脏会出现多个大小不等囊肿,随着囊肿不断增大,会压迫周围肾组织,破坏肾脏结构和功能,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4. 其他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肾毒性药物,如部分抗生素、止痛药等,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伤。另外,严重的泌尿系统梗阻,如结石、肿瘤等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也会损害肾脏功能,引发尿毒症。
尿毒症患者需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进行透析治疗,以替代部分肾脏功能。在饮食方面,要严格控制蛋白质、磷、钾等摄入,减轻肾脏负担。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防止感染,因为感染可能会加重肾脏损害。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