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通过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1. 症状表现:主要有腰痛,多为反复发作的下腰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如酸痛、刺痛等;下肢放射痛,从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部的放射性疼痛,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动作可使疼痛加剧;麻木感,下肢局部皮肤感觉减退,有麻木现象;严重时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疼痛、麻木加重,需休息后缓解才能继续行走;部分患者还可能有马尾神经症状,如大小便失禁、鞍区感觉异常等。
2. 体征检查: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常呈阳性,即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抬高,在60°以内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下肢肌力减退,如足背伸、跖屈力量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3. 影像学检查:X线片可观察腰椎的骨质结构,虽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但能排除其他骨质病变;CT能清晰显示腰椎骨质形态,对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等有较好判断;MRI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可全面观察腰椎间盘、脊髓及神经根的情况,准确判断突出程度和部位。
4. 神经电生理检查:通过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判断神经功能是否受损,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神经的影响程度。
5. 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疾病,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检查可了解有无感染、炎症等情况。
若怀疑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确诊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进行康复训练等,以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