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血管闭塞的表现有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皮肤改变、肢体麻木、坏疽等。
1. 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会出现乏力、酸胀、疼痛等不适,迫使患者停下休息,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可继续行走,但行走相同距离后症状又会重复出现,这是由于下肢血管狭窄或堵塞,导致肌肉供血不足引起。
2. 下肢疼痛:在病情进展过程中,下肢疼痛会逐渐加重,从间歇性发作转为持续性疼痛,尤其在夜间,患者常因疼痛难以入睡,疼痛性质多样,如刺痛、胀痛、灼痛等。
3. 皮肤改变:下肢皮肤会出现色泽改变,如苍白、发绀,皮肤温度降低,变得冰凉,还会逐渐出现皮肤干燥、脱屑、汗毛稀疏等表现,因为血液循环不畅,皮肤缺乏营养供应。
4. 肢体麻木:患者会感到下肢麻木、感觉减退,对冷热、疼痛等刺激的敏感度下降,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的肢体活动和平衡感。
5. 坏疽:若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下肢局部组织会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形成坏疽,表现为局部皮肤发黑、溃烂,伴有恶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下肢血管闭塞患者日常要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度进行舒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同时,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