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有腹泻、腹痛、便血、里急后重、全身症状等。
1. 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较为常见的症状,多数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腹泻情况。轻者每日排便2 - 4次,多为软便或糊状便;病情较重者排便次数可明显增多,每日可达10次以上,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这主要是由于肠道黏膜炎症刺激,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所致。
2. 腹痛:疼痛部位多为左下腹或下腹,呈阵发性痉挛性疼痛,有疼痛 - 便意 - 便后缓解的规律。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仅有腹部隐痛不适,重者则疼痛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炎症刺激肠道平滑肌,引起平滑肌收缩,从而产生腹痛症状。
3. 便血:便血也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表现之一,血液多与粪便混合,颜色可呈鲜红色、暗红色或果酱色。便血的原因是肠道黏膜发生溃疡、糜烂,导致黏膜下血管破裂出血。出血量多少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少量出血时粪便中可仅见少量血丝,大量出血时则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鲜血便。
4. 里急后重:患者常有排便不尽感,即使排便后仍感觉有便意,频繁前往厕所,但每次排便量不多。因为直肠黏膜受到炎症刺激,产生强烈的排便反射,同时炎症导致直肠排空不完全,从而出现里急后重的症状。
5. 全身症状:在病情活动期,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是由于炎症介质释放,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所致。长期的腹泻、便血以及肠道吸收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从而出现乏力、消瘦、贫血等症状。
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上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