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的表现有呕血、黑便、便血、头晕乏力、发热等。
1. 呕血:胃出血时,若出血量较大、速度较快,血液会反流至食管,经口腔呕出。呕出的血液颜色可呈鲜红色,提示出血较急且量大;也可能是暗红色,这通常表示血液在胃内停留了一段时间,经过胃酸作用而变色。
2. 黑便:这是胃出血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液的作用,血红蛋白中的铁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粪便颜色变黑,且质地通常较软,外观油亮,类似柏油,故又称柏油样便。
3. 便血:当胃出血量很大且快速进入肠道时,可出现便血症状,血液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因为大量血液来不及在肠道内充分被消化液作用就排出体外。
4. 头晕乏力:胃出血导致人体失血,当失血量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进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头晕症状。同时,身体因失血而能量供应不足,会出现乏力感,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5. 发热:部分胃出血患者在出血后会出现低热现象,一般体温多在38.5℃以下,持续3 - 5天。这主要是由于出血后血液被吸收,机体产生吸收热所致。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若有胃部基础疾病,需积极治疗,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胃出血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