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有记录的登革热大流行发生在1779 - 1780年。一般认为,这是登革热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并被详细记录的时期。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伊蚊在适宜的环境中大量繁殖,当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人类时,病毒就会进入人体并引发感染。在当时的卫生条件和对疾病认知有限的情况下,登革热病毒得以迅速传播,从而引发大规模的疫情。
1779年,在亚洲、非洲和北美洲都有登革热流行的报告。印度尼西亚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首先出现疫情,随后疫情迅速蔓延到其他地区。1780年,疫情进一步扩散,在菲律宾、泰国、非洲的埃及以及北美的费城等地都出现了大量病例。这次大流行让开始认识到这种疾病的存在和危害,尽管当时还没有明确其病原体和传播机制,但为后续对登革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如今,登革热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蚊灭蚊,定期清理家中积水,避免伊蚊滋生。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蚊剂等。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疑似登革热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