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
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化痰的中成药:
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 1匙.
口干
中医学上称这现象做「阴虚」.人分为阴阳,阳代表身体的机能,阴则代表体内的液体,包括血液,唾液,泪水,内分泌及精液.若阴分不够,便会出现口乾,鼻子乾,皮肤乾的现象.这情况单靠多喝水於事无补,一定要从养阴入手,才能滋润整个人.另一方面,阴阳是讲求平衡的,若身体燥热,阳火上升,相对阴分就会更加不足够.阴虚的人除「乾」以外,多半精神不振,容易疲累,心血不足,四肢冰冷,记忆力衰退等.治疗方法必须先清热降阳火,再养阴.
饮食方面,天然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含有大量水分,可补充人体所需,但精制的食品则没有水分,因此应尽量避免进食. 如果你持续非常口渴,食欲越来越好,但体重却下降,可能是糖尿病的先兆,应马上找医生诊治.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