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手脚有湿诊,小水泡.原来手脚没有.
5年,怀疑体内湿气重
治疗情况用过皮炎平,别人说要从内治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药,或是药方
病情分析:
您好,您很可能就是肝脾湿热,但要具体确认还要根据您的舌苔,看看舌苔是否黄厚,脉象是否滑,大便是否稀溏,小便是否黄,是否有口苦等症状.
指导意见:
如果有上述症状建议您用一下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脾湿热目前没有成药,只有去药店抓药熬煮.
病情分析:
肝脾湿热气机失常则肝气郁脾气滞肺气不宣,郁滞不宣则生湿生热
指导意见:
建议服用如下汤药:
木贼10克,制香附12克,鸡血藤20克,丹参20克,板蓝根15克,大青叶30克,防风10克,生甘草10克,凌霄花10克,连翘30克,浙贝10克,花粉20克,夏枯草15克.每日吃1副.
你好!
根据你的症状,内湿是很有可能的,因为根据中医理论,多从湿论治湿疹以及诸多皮肤病.
不知道你除了手脚湿疹外,还有没有什么别的症状啊?比如吃饭不好啊,口中粘腻,大便稀,小便短少,不爱喝水,平时易困倦等症状啊?
给你开副药方,试试看吧:
生地 30 元参 10 丹参 15 当归 10 茯苓10
泽泻 10 地肤子10 蛇床子10 白术 12
陈皮10 香附10 甘草6
三副,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三次
祝你早日康复.
以上是对“肝脾湿热有好办法解决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中医在临床上将湿疹分:湿热症,血虚风燥症.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慢性湿疹患者要注意“脾虚夹湿”
偏湿者皮肤的水泡较多,搔后泡破渗出黏体,患者会有疲倦,胃口欠佳等症状,中医以除湿止痒汤治疗.
慢性湿疹患者要注意“脾虚夹湿”的问题,病情日久,患者皮肤会呈现暗淡不红,渗液少,有淡黄色的脱屑或结痂的斑片,脸色也较苍白,胃口不好,腹胀,排便稀软,中医多采用除湿胃苓汤治疗.
此外,也有部分慢性湿疹患者属于“血燥”型,皮肤会变得粗糙,肥厚,表面有抓痕,血痂,肤色暗淡甚至有色素沉淀.
中医建议,湿疹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属热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食品.
指导意见:
解决肝脾湿热的按摩:
按摩肝经的太冲穴到行间穴,曲泉穴,蠡沟穴;
按摩脾经的阴陵泉,三阴交穴;
按摩胃经的丰隆穴,足三里穴.
结肠炎,可在肺经和大肠经刮痧,并巡经仔细找痛点按摩到不痛.若经常有肺热咳嗽,按摩太渊穴,鱼际穴.大肠经的合谷穴.
前列腺炎,还得加上肾经的太溪,复溜和照海穴的按摩,才算是综合经络调治.
当然,喝山药薏米粥,健脾去湿热效果最佳~
病情分析:
湿疹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浅层真皮及表皮炎所引起的.
指导意见:
治肝脾湿热导致的湿疹:
苍木30克,黄柏30克,30克苦参30克,白鲜皮3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30克,当归30克,生薏米50克.外洗.
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苓15克,柴胡15克,车前子20克,生地15克,泽泄20克,通草5克,当归20克,白鲜皮15克,地肤子15克,白蒺藜20克,蛇床子15克,炒薏米30克.内服
病情分析:
脾胃湿热 ,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脾胃湿热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食管或胃或肠癌手术后,其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出现,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指导意见:
不宜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
病情分析:
中医的理论
肝脾湿热症状
1,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2,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3,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指导意见:
中医中药
温胆汤
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
组成:陈皮15g,半夏15g,茯苓10g,枳实10g,竹茹8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5枚
3次/日,水煎服.
(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陈皮理气和胃,气行则湿化,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生姜,大枣健脾和胃,使土健以胜湿,枳实下气导滞消积,祛痞助湿化,竹茹甘寒降逆和胃,清热消痰.共奏祛邪扶正,化湿清热,理气导滞之功效.虽寓健脾之意而不壅滞,化湿而不助热.清热而不助湿,治疗脾胃热证颇为对症.)
生活护理:
忌食肥甘油腻,辛辣,勿吸烟,勿饮酒.
注意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
以上是对“肝脾湿热有好办法解决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肝脾湿热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指导意见:
龙胆草9克 生山栀9克 茵陈10克 生米仁10克 黄芩10克 泽泻12克 萆粟10克 丹参10克 荆芥6克 生甘草5克加减:面部痤疮多而瘙痒者,加赤芍12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地肤子12克;便秘热重者,加生大黄5克(后下),金银花9克;苔黄厚腻者,加川朴12克,石斛10克;月经淋漓不净者,加荆芥炭9克,生地榆15克,旱莲草12克.
病情分析:
脾胃病变多湿多滞,其中脾病多湿,易被湿困;胃病多热,易为热壅,总为气机升降失宜所致,故脾胃病变不宜大补大泄,而贵在调理,探本求源,明气机失调之因,审因论治,复脾胃升降之常,使湿滞消,升降和,诸症可除.
指导意见:
脾胃湿热:脾胃湿热见症多端,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病情分析:
苍木30克,黄柏30克,30克苦参30克,白鲜皮3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30克,当归30克,生薏米50克.外洗.
指导意见:
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苓15克,柴胡15克,车前子20克,生地15克,泽泄20克,通草5克,当归20克,白鲜皮15克,地肤子15克,白蒺藜20克,蛇床子15克,炒薏米30克.内服
病情分析:
脾胃实热需要清中焦热,代表方剂如泻黄散,清胃散等等.
指导意见:
湿热郁阻则需要清热利湿解郁,方如连朴饮等.肝脾痰火内蕴则需清化热痰,疏肝理脾,比如清气化痰丸等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不管什么方,都需要在临床时辩证论治.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