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6月29日感觉头昏、乏力,入院后医生诊断为伤寒,打了五天先锋等针水,化验血小板为800万,又打了五天针,化验血小板为1250万,在这10天内,同时伴有腹泻、全身无力症状,后转入内科,换了针水,因为医生说伤寒症状不明显,血小板太高,不排除肿瘤的可能,于是做了胃镜、两对半、验血、放免等检查,查出有结肠炎、胃炎,无肿瘤,继续打针到7月25日,做了骨髓穿刺,除了血小板1180万以外,其它指标一切正常,我想请问专家,如何快速使血小板降下来不再上升?象这样药一停,血小板就升高,这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6月29日至今
目前一般情况:9月5日验血,血小板600万,手脚酸软
病史:无
以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7月25日做了骨髓穿刺后,照医嘱每天服用羟基脲,并同时打干扰素,开始6天每天服一片羟基脲,后来每天服两片,一直服了三个星期,在服药的过程中,一直坚持每天打干扰素,并三天化验一次血,8月13日血小板降到518万的时候,停了药,但继续打针,可到了8月30日时,出现过敏,同时血小板升到628万,医生又叫继续服用羟基脲,打干扰素,现在还再这样治疗中,
辅助检查:每三天验血一次
其它:无
您好:根据您的情况应该是使用羟基脲与干扰素药物剂量大、时间太长有一定的关系,首先应该考虑停止用药观察几天!停药后注意饮食,加强营养!但一定要定期检测,观察病情变化!羟基脲与干扰素都属于抗肿瘤类药物!
您好:下面是疾病的知识,请进行参考,是可以就诊北京上海的三级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的,另外请您将各项的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说明,这样才利于分析,我们很理解您急于求医的心情的,但是上述的许多的检查结果我们不知具体的数值情况不易进行判定的!目前的治疗是可行的!羟基脲 【别名】HYDREA,HU,HUR,Hydroxycarbamide。【适应证】①主要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白消安和巯基嘌呤不产生交叉耐药性。②也可用于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头颈部癌、膀胱癌、肾癌、恶性淋巴瘤、胃癌等。③与放疗合并用于脑瘤、坏死型鼻咽癌、肺癌、宫颈癌的治疗,有同步化作用。【不良反应】1.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巨幼细胞性贫血。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胃肠炎较轻微。3.其他:脱发、色素沉着、眩晕、照射野内可能发生皮炎等。【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涩。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乙醚中不溶。熔点 本品的熔点为138~145℃,熔融时同时分解。【类别】抗肿瘤药。【剂量】口服,一次0.5g,一日1~1.5g。【注意】孕妇禁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制剂】①片剂:500mg,400mg。②胶囊剂:400mg,200mg。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液内科) 概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出血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其临床特征是血小板数持久性明显增多,伴反复自发性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栓形成及脾肿大。 临床表现 1.缓慢起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头晕、乏力,重者有出血及血栓形成; 2.出血:见于皮肤粘膜,也常见于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深部肌肉及关节等部位; 3.血栓形成:可在动脉系统也可在静脉系统。肢体血管血栓形成可引起肢体麻木、疼痛,甚至坏疽,肠系膜血管栓塞可有呕吐、腹痛、便血及腹部压痛。血栓形成也可发生在脾、肾、脑、肝等脏器而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4.脾肿大:约2/3病例有脾肿大,40%有肝肿大。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有出血、脾肿大、血栓形成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2.实验室检查:(1)血小板计数>1000×10的9次方/L;(2)血片中血小板成堆,有巨大血小板;(3)骨髓增生活跃或以上,尤以巨核细胞系统为主,各阶段巨核细胞均增多,并见大量成堆之血小板;(4)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5)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异常,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减低;(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7)能除外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治疗原则 1.放疗:32磷口服或静脉注射; 2.化疗:可选用马利兰、环磷酰胺、羟基脲、苯丙氨酸氮芥; 3.抗凝疗法:潘生丁、低分子右旋糖酐、阿斯匹林可选用;有血栓形成者可试用肝素; 4.放血疗法:伴有红细胞增多者可采用; 5.可用血细胞分离机去除血中过多的血小板。 6.禁忌切脾:因有促进血小板增多,出血及血栓形成危险。 用药原则 1.对无并发症的患者选用32磷或化疗药物配合潘生丁使用即可; 2.对有并发症者进行对症治疗; 3.有条件者可用血细胞分离机清除血中过多的血小板。 辅助检查 对典型患者作“A”专案检查,或再选择一些“B”专案检查即可。 疗效评价 1.好转:无出血及血栓形成,血小板降至750×10的9次方/L以下; 2.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者。 专家提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必须与症状性(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仔细鉴别。脾大不显著,骨髓和血片无白血病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升高,无Ph染色体可与慢粒鉴别;外周血无明显的幼红、幼粒细胞增多、骨骼x线片无显著的骨质硬化征象,骨髓活检无明显的胶元纤维及网状纤维增生等可与骨髓纤维化鉴别;临床无多血质表现,外周血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不升高而血小板极度升高,骨髓象无明显的红细胞系统增生而巨核细胞系统却增生极度活跃可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鉴别;无切脾病史,出血时间,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降低等可与脾切除术后的血小板增多症鉴别。本病自然病程长,预后良好,根据血小板数值决定用药情况。病人需经常就诊,监测外周血象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并了解疾病演变过程。注意自我保护,防止外伤出血。治疗以化疗、同位素32P为主,血小板单采术可迅速降低血小板、改善症状、有条件可用干扰素治疗。
温馨提示:
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保持健康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饮食对机体的机能和状态有重要的影响。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