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问题描述:昨天下午5:00左右开车的时候突然间来的头晕,此时不是太厉害,差不多一个小时后回到家,我就躺下沙发休息,躺了一会觉得好多了,然后起身坐了起来,开始觉得头发晕(差不多坐5秒钟时间),心跳也随着开始加快,差不多20秒钟开始有呕吐的症状,慢慢地就觉得站不稳了,感觉头旋转了起来,而且是悦来越剧烈.马上我就又躺下去了,刚躺下去的时候不能闭上眼睛,因为闭着的时候比睁开的时候更晕,耳朵还出现一阵小声的轰轰声,差不多平躺下20秒钟后又恢复了,又不晕了,精神就像平常一样.后来晚餐就躺着吃了,直到今天早上睡醒起来,虽然觉得头是不晕了,但还是感觉有一点不舒服,重重的.后来自己开车去了医院看了神经内科,医生说是耳石症.医生开了一瓶"盐酸倍他司丁片",我想了解一下这症状是怎么来的?今后如何预防?
今后怎样预防耳石症呢?
您好,此病多见于40~60岁成人,女性多见.由于耳石脱落引起的,在内耳中,负责平衡的结构还有三个呈半圆形的半规管,它们同椭圆囊相通.半规管上感受平衡和运动的结构像一个小山嵴,所以称为壶腹嵴,主要是感受旋转角速度.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老年性的衰老,内耳供血不足,迷路震荡,中耳炎,耳部手术和前庭动脉前支阻塞等等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椭圆囊的囊斑发生蜕变,导致耳石脱落.耳石脱落后,有可能掉到半规管内,甚至嵌顿在壶腹嵴上,这时如果患者坐起,躺下或者翻身转头的时候,耳石的移动就会刺激壶腹嵴,产生剧烈的天旋地转.这种眩晕只是在头部倾向某一方向时产生,持续时间仅数十秒.对发生耳石移位,医学上主要有3种解释,就是头部外伤,病毒感染和内耳循环障碍.
耳石并不是石头,而是附着在内耳半规管膨大部位“壶腹”的微小颗粒,成分是碳酸钙,当头部受到外力撞击,耳石会脱离原来位置,滚到半规管里,称为耳石脱位.取仰卧垂头位,向患侧转45°,脸朝上,头及躯体向对侧转动,直至脸朝下,头位与中线成45°,与原仰卧位成135°,保持每种头位6~20秒,然后坐起,治疗过程中用50Hz振动器放于患侧乳突后.上述方法坚持用上10---15天,会计有一定的效果.
发病机理认为:位于椭圆囊内的耳石变性脱落,进入半规管内,使原仅感受角加速度变化的半规管,在特定头位变动时,对耳石因重力作用移位引致的直线加速度产生反应,诱发眩晕,已由直接观察到管内存在嗜碱性物质(耳石)所支持。治疗:步骤如下: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位并把头伸出台边,然后向患侧扭转45°;②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健侧偏斜45°;③将受试者头部连同身体一起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上,头部偏离仰卧位达135°,维持;④恢复坐位,头前倾20°。上述过程反复进行,直到任一位置均无眩晕和眼震出现后再重复2、3次。每一体位维持时间相当于眼震潜伏期加眼震持续时间或维持到眼震消失为止,如无眼震出现,则保持0.5~1min。治疗过程中观察眼震方向和持续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心脑血管意外,剧烈眩晕、呕吐,甚至休克等。
以上是对“耳石症怎么治疗和预防?这种病怎么得来的?”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