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速问医生 > 健康同问 > 脑静脉窦血栓

脑静脉窦血栓

1脑静脉窦血栓有治吗..
:脑静脉窦血栓有治吗
贺利伟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可以治疗啊,主要是抗凝治疗.意见建议:常见脑静脉窦血栓的病因有两种:(1)局限性的血栓形成,常由头面,耳部的感染所致;(2)多发性和广泛性脑静脉血栓;其病因较复杂,一般认为与静脉血管壁的损伤,血液的高凝状态,无明显病因的视乳头水肿或萎缩,并伴有颅内压增高者需考虑本症.采用多次经颈动脉穿刺,注入纤溶药物,直接提高全脑静脉系统中药物的有效浓度,达到溶解小静脉及部分静脉窦内血栓的方法多数可以很好解决.方法:均经颈动脉内注入尿激酶和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方法为每日穿刺颈动脉(左右侧交替进行)并注入天普洛欣尿激酶10万~15万U,首次剂量为20万~30万U,10天为一疗程;每日口服华法令2.5~4 mg,并控制凝血酶原时间在25~35秒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维持25%~40%之间,共30天.每天静滴低分子右旋醣酐500 ml和头孢唑啉钠6 g,计10天;有明显颅高压症状者加用甘露醇.生活护理:我们观察效果不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严天鑫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这位朋友,脑静脉窦血栓对于病人是很危险的,治疗就很简单的了.意见建议:到医院住院嘛,这对于治疗是有必要的,因为一般的溶栓药物是注射的,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注射了溶栓的药物只是暂时的没有危险,生活护理:因此,这种情况的预后很重要的,不要激动,不要吃高脂肪的食物.
查看详情>>
2脑静脉窦血栓
: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未见异常是否能排除静脉窦血栓
吴淑华副主任护师: 病情分析:确诊的话需要长期口服活血抗凝药物,指导意见:但是副作用也大,需要医师查病人后进行调整,还是去医院吧
梁爱利主治医师: 指导意见: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静脉窦血栓,急诊全脑血管造影,做好术中动脉溶栓的准备,术后抗凝治疗,同时监测出凝血时间,防止颅内出血和再次血栓形成。
刘阳副主任医师: 不能排除,DWI是对早期脑梗死,还有是脓肿或胶质瘤鉴别。要看是不是静脉窦血栓,最简便易行的是做头颅的MRV,基本上可以去判断是不是
查看详情>>
3颅内静脉窦血栓保守治疗能治愈吗头痛急
:病情描述:颅内静脉窦血栓保守治疗能治愈吗头痛急诊住院,查出左侧静脉陈旧性血栓,颅内压340,别的都正常,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脱光降压,打低分子肝素,口服阿司匹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这些方法能行吗?血栓能溶通吗?
张博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你的这种情况应该是颅内高压。指导意见:你好,这种情况最好还是积极治疗,防止颅内压过高引起脑疝,祝你好运
武青副主任护师: 病情分析:你好脑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不足所有卒中的1%。通常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而儿童患者中又以感染引起的侧窦和海绵窦多见。化脓性中耳炎和乳突炎患者易并发横窦和乙状窦的血栓形成,统称为侧窦血栓形成指导意见:可以的静脉窦血栓,急诊全脑血管造影,做好术中动脉溶栓的准备,术后抗凝治疗,同时监测出凝血时间,防止颅内出血和再次血栓形成
罗积忠副主任医师: 你好!颅内脑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不足所有卒中的1%,通常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而儿童患者中又以感染引起的侧窦和海绵窦多见,化脓性中耳炎和乳突炎患者易并发横窦和乙状窦的血栓形成,统称为侧窦血栓形成。静脉窦血栓形成急诊全脑血管造影,做好术中溶栓的准备,术后抗凝治疗,同时监测出凝血时间,防止颅内出血和再次血栓形成。
查看详情>>
4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后期护理会发病吗
:BR>死胎流产第一次问题补充:我老婆住院20天,之后在家吃中药。不是我们不想住院,是没有钱,我希望你回答我以后会不会发病,她现在左手已经好了,左脚也好很多,能跑,只是不是像以前有力,走路还有一点跛,身体不是很好,病后25天,一洗头就发烧。现在2个月,还是多洗澡以发了一次烧,好了,又感冒,流鼻涕,喉咙痛,为什么身体这么差
曲忠森副主任医师: 你好:该病人的问题就是死胎流产后引起的脑静脉血栓形成,可以说还没有到出院时间,他的护理和一般的脑血栓是一样的,在药物的作用下注意功能的恢复锻炼.定期到医院复诊复治.具体方案应该是她的主滞医生制定,疾病在于自己,配合医生是关键(不要电视看多,都怀疑你的主治医生).仅供参考!
查看详情>>
5脑静脉窦血栓2014年发病,治愈2年
:2014年12月突发头疼,在上海长海医院查是脑静脉窦血栓,1月4号出院,治愈有近2年,长期吃华法林,经常去检查血粘度,每半年去上海复查mrv近几天眼睛发胀,头像带帽子一样,请问这和头有关系吗?
戚贵军主治医师: 你好请问最近的复查结果能正常吗?近几天眼睛发胀,头部不适,有没有头部外伤的情况,或者说有没有劳累熬夜的情况,如果都没有的话。最好到当地医院做个颅脑ct或者磁共振看一下,排除一下,颅内出血的情况。因为长期口服阿华法林的话,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出血风险。
路凯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你目前的情况还是考虑存在血管的问题,需要进行检查一下看看。指导意见:最好查个血管的多普勒或者颅脑的ct再根据结果用药。目前的症状问题不大。
查看详情>>
6第一胎得过脑静脉窦血栓,六年了,想生二胎
:你好!我想问六年前我生第一个孩子时得过脑静脉窦血栓,只头疼,颅内压高,无其他症状用溶栓术治愈,六年复查过,没事了,出院时医生说这种病不复发,除非再次怀孕时,也不确定会复发!可我想要二胎,能要吗?{[OnlyCharacteristic!!!No.1#120ask.com]ContentFlag}
姚乐申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最好还是别要,如果第一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第二胎也是。指导意见:平时注意卫生,多吃水果蔬菜,注意休息,别熬夜
查看详情>>
7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许江波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颅内静脉窦的血栓引起窦腔狭窄,闭塞,脑静脉血回流和脑脊液吸收障碍的一种疾病.分为炎性和非炎性两类,以矢状窦,海绵窦,横窦血栓多见.意见建议:治疗措施 1.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可用脱水剂,利尿剂和激素等,并控制出入量.同时可使用低分子左旋糖酐和血管扩张剂.颅内高压危及视力及生命时可行减压手术.2.治疗原发病对炎性者特别已有脑膜-脑炎症状者,应针对致病菌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如青霉素2000万U/日,静滴,或氨苄青霉素12g/日,分4次肌注或2次静滴.还可同时椎管内注射庆大霉素5mg,1次/12小时或杆菌肽5000U,1次/日.病原菌不明者可加用氯霉素静滴2次/日.以上用药至少两周,热退或症状缓解后仍需用药一个月以上.对外伤所致并发血肿者可行手术清除.3.对确无脑梗塞者,也可使用一些低于有效剂量的肝素,同时口服潘生丁或阿斯匹林等,以防止血栓的扩展.4.对症治疗如控制癫痫,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兴奋躁动等.
刘洪星医师: 病情分析: 颅内静脉窦血栓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系统的血管病,因发生部位,病因不同而临床症状各异.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者病因不明,继发性原因与易感状有关,如外伤,肿瘤,产褥期,脱水及营养不良(消耗性血栓形成),感染(如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以及凝血病,白血病和白塞病等.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血管壁损伤,血流状态改变,凝血机制异常导致血栓形成而发病.意见建议:1.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可用脱水剂,利尿剂和激素等,并控制出入量.同时可使用低分子左旋糖酐和血管扩张剂.颅内高压危及视力及生命时可行减压手术. 2.治疗原发病 对炎性者特别已有脑膜-脑炎症状者,应针对致病菌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如青霉素2000万U/日,静滴,或氨苄青霉素12g/日,分4次肌注或2次静滴.还可同时椎管内注射庆大霉素5mg,1次/12小时或杆菌肽5000U,1次/日.病原菌不明者可加用氯霉素静滴2次/日.以上用药至少两周,热退或症状缓解后仍需用药一个月以上.对外伤所致并发血肿者可行手术清除.3.对确无脑梗塞者,也可使用一些低于有效剂量的肝素,同时口服潘生丁或阿斯匹林等,以防止血栓的扩展.4.对症治疗 如控制癫痫,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兴奋躁动等. 祝您早日康复!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发病机制一般来说,静脉血栓形成有以下三大因素,但机体不同部位静脉血栓,以不同因素为主.1.静脉血流滞缓.2.静脉管壁损伤.(1)化学性损伤.(2)机械性损伤.(3)感染性损伤.3.血液成分改变.(1)血黏度增加.(2)凝血活性增高.(3)抗凝血活性降低.意见建议:发病原因1.炎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均继发于感染病灶,最常发生在海绵窦和乙状窦,常见病灶有(1)颜面部病灶,特别是危险三角内的疖,痈等化脓性病变,易通过眼静脉进入海绵窦.(2)耳部病灶如中耳炎或乳突炎可引起乙状窦血栓形成.(3)蝶窦或筛窦炎症,通过筛静脉或破坏蝶窦壁而入海绵窦.(4)颈深部或扁桃体周围脓肿,上颌骨骨髓炎等,可沿翼静脉丛或侵入颈静脉而累及横窦,岩窦,海绵窦.(5)脑膜炎,脑脓肿可经皮质静脉累及上矢状窦.(6)全身性感染如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2.非炎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及危险因素中,有各种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的疾病或综合征(1)全身衰竭,脱水,慢性消耗性疾患.(2)妊娠及产褥期.(3)脑外伤.(4)血液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抗凝血酶Ⅲ缺乏,蛋白C,蛋白S缺乏,凝血因子Vleiden突变及活性蛋白C抵抗等).(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Bechet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溃疡性结肠炎,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抗体和抗心脂抗体等)综合征.(6)外科手术.(7)心脏病,先天性或获得性.(8)长期口服避孕药.(9)仍有20%~25%患者无病因或危险因素.
查看详情>>
查看更多关于 脑静脉窦血栓 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