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有呕血、黑便、便血、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及血象变化、发热等。
1. 呕血: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伴有呕血,若出血量较少、速度慢,呕吐物可呈咖啡渣样;若出血量多、速度快,则呕吐物为鲜红色或暗红色。
2. 黑便:上消化道出血后,血红蛋白的铁经肠道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使粪便呈黑色,且黑便常伴有光泽,类似柏油样。
3. 便血:当上消化道出血量较大、速度快时,血液在肠道内推进较快,可出现便血,便血颜色多为暗红色。
4.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急性大量失血可导致循环血容量迅速减少,引起头晕、乏力、心慌、出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5. 贫血及血象变化:急性出血后因血液稀释,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在出血早期可无明显变化,随后逐渐下降;白细胞计数在出血后2-5小时可轻度升高。
6. 发热: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可能与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可轻可重,日常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食用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