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水肿从下肢开始的原因主要有重力作用、静脉回流受阻、水钠潴留、淋巴回流障碍、下肢组织疏松等。
1. 重力作用:人体站立或坐位时,下肢处于较低位置,受重力影响,血液和组织液在下肢积聚。心脏功能不全时,心输出量减少,血液不能有效泵出,导致静脉压升高,液体更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在下肢组织间隙积聚,从而首先出现下肢水肿。
2. 静脉回流受阻:心功能下降可使静脉系统淤血,下肢静脉回流心脏的阻力增加。下肢静脉内压力升高,血管内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而且下肢静脉瓣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受到影响,进一步阻碍静脉回流,加重水肿。
3. 水钠潴留:心源性水肿时,肾脏灌注不足,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水钠潴留。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由于下肢位置较低,更容易出现水肿。
4. 淋巴回流障碍:心功能不全导致的静脉淤血可影响淋巴回流,下肢的淋巴液回流不畅,组织间隙中的液体不能及时被淋巴系统回收,从而加重下肢水肿。
5. 下肢组织疏松:下肢尤其是脚踝、小腿部位的组织相对疏松,间隙较大,能够容纳较多的液体。当液体渗出时,这些部位更容易出现明显的水肿表现。
日常生活中,出现心源性水肿的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减轻下肢负担。饮食上要控制盐的摄入,减少水钠潴留。同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和相关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更好地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