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发病原因有肛周脓肿、直肠肛门损伤、肛裂反复感染、会阴部手术感染、结核杆菌感染等。
1. 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是引发肛瘘最常见的原因。当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形成脓肿后,脓肿自行破溃或经切开引流后,脓腔逐渐缩小,但脓腔壁形成的慢性感染性管道难以愈合,就会发展成肛瘘。
2. 直肠肛门损伤:外伤、异物侵入肛管直肠等,可导致细菌侵入伤口,引起感染,进而形成肛瘘。比如在进行肠镜检查等操作时,如果不小心造成直肠肛门损伤,就可能引发感染,最终发展为肛瘘。
3. 肛裂反复感染:肛裂长期不愈合,反复受到粪便等刺激发生感染,炎症向深部蔓延,累及肛管直肠周围组织,也可能导致肛瘘的形成。
4. 会阴部手术感染:像肛瘘手术、内痔注射治疗、产后会阴侧切等会阴部手术,如果术后护理不当,发生感染,炎症扩散,就有引发肛瘘的风险。
5. 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相对较为少见。当身体其他部位有结核病灶,结核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肛周,引起肛周组织的结核性病变,形成肛瘘。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肛周清洁,勤换内裤,排便后及时清洗肛门。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对肛周的刺激。若出现肛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