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和腰间盘突出在症状表现、疼痛特点、影像学检查、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区别。
1. 症状表现:腰肌劳损主要症状为腰部酸痛或胀痛,劳累时加重,休息后缓解,疼痛部位多在腰部两侧肌肉。腰间盘突出除腰部疼痛外,还可能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神经受压症状。
2. 疼痛特点:腰肌劳损疼痛多为慢性、反复性,常在长时间弯腰、久坐或劳累后发作,疼痛范围较广,以酸痛为主。腰间盘突出疼痛较为剧烈,多为刺痛或电击样疼痛,且沿神经走行方向放射,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动作可使疼痛加剧。
3. 影像学检查:腰肌劳损在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中多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等间接征象。腰间盘突出通过CT或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椎间盘退变、突出的部位、大小及对神经的压迫程度。
4. 发病原因:腰肌劳损常因腰部长期过度负重、姿势不良、急性腰扭伤后未彻底治愈等导致腰部肌肉慢性损伤。腰间盘突出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断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
5. 治疗方法:腰肌劳损以保守治疗为主,如休息、热敷、按摩、理疗,配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缓解疼痛。腰间盘突出症状较轻时也采用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或神经受压严重,则可能需手术治疗,解除神经压迫。
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腰肌劳损还是腰间盘突出患者,都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和受寒。工作中定时起身活动,加强腰部肌肉锻炼。患病后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