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不能运动主要与中暑、脱水、心脏负担加重、关节损伤、免疫力下降等有关。
1. 中暑:三伏天天气酷热,气温常常很高。运动时身体产热增加,而外界环境散热困难,热量在体内积聚,容易引发中暑。中暑会导致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甚至昏迷等症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2. 脱水:运动过程中会大量出汗,三伏天本身空气湿度大,人体水分流失更快。若不能及时补充水分,会造成身体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影响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出现口渴、少尿、皮肤干燥等表现。
3. 心脏负担加重:高温环境下运动,为了散热,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大量流向体表,这会使心脏的供血负担加重。同时,运动本身也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双重作用下,易引发心脏问题。
4. 关节损伤:三伏天人体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等组织相对松弛,运动时关节稳定性下降。如果运动姿势不正确或运动强度过大,就容易造成关节扭伤、拉伤等损伤。
5. 免疫力下降:三伏天人体消耗较大,身体较为虚弱。此时过度运动,会进一步消耗体力,导致免疫力降低,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疾病。
在三伏天运动要谨慎,尽量选择在清晨或傍晚等相对凉爽的时段,运动强度也要适度。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更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必要时咨询医生建议,确保运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