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不能口服主要与胃酸破坏、肠道酶降解、难以吸收、失去活性、作用时间等因素有关。
1. 胃酸破坏: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胃酸的酸性很强,当胰岛素口服进入胃中后,胃酸会使胰岛素的蛋白质结构发生变性,就像把原本有序的链条打乱,使其无法保持正常的化学结构和功能,从而失去了调节血糖的作用。
2. 肠道酶降解:肠道内存在多种消化酶,这些酶的作用是分解食物中的各种成分以便吸收。胰岛素进入肠道后,会被这些消化酶当作普通蛋白质进行降解,分解成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导致胰岛素无法以完整的形式发挥作用。
3. 难以吸收:胰岛素分子较大,口服后很难通过肠道的屏障进入血液循环。肠道的吸收机制主要针对小分子物质,胰岛素难以穿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也就无法到达身体各处发挥调节血糖的功效。
4. 失去活性:口服过程中,胰岛素在胃肠道内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环境变化,从胃内的酸性环境到肠道内的碱性环境,以及各种消化液的作用,这些都会使胰岛素的活性丧失,无法正常发挥降低血糖的生理功能。
5. 作用时间:即使有少量胰岛素侥幸躲过胃肠道的破坏进入血液,其作用时间也难以控制,无法像注射胰岛素那样精准地模拟生理状态下胰岛素的释放和作用过程,不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如果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采用正确的注射方式进行给药。不要自行尝试口服胰岛素,以免影响血糖的控制效果,引发各种并发症。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