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胃镜抽血主要是为了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肝肾功能、血型等。
1. 血常规:通过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类细胞的数量、形态等进行分析。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情况,若有严重贫血,做胃镜过程中一旦出现出血等状况,患者可能难以耐受。同时,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能反映患者是否有感染,感染状态可能影响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和后续恢复。
2. 凝血功能: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胃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可能会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出血。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能预估检查过程中出血风险的大小,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可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3. 传染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项目。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交叉感染,若患者患有传染病,可安排特殊的检查设备和消毒流程,避免传染给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另一方面也能让医生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4. 肝肾功能:评估肝脏和肾脏的功能状态。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患者对胃镜检查及后续可能治疗的耐受性,同时也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整体身体状况,合理制定检查和治疗方案。
5. 血型:确定患者的血型,以防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出血等紧急情况时,需要输血治疗,提前知晓血型可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在进行胃镜检查前,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抽血等各项检查。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有助于维持胃部健康。检查后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若有不适及时反馈,以便医生准确判断并给予恰当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