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脑脊液检查、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影像学检查等。
1.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常在10~20×10⁹/L ,中性粒细胞增至 80%以上,部分患者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通过血常规可初步了解患者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情况,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类型。
2. 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混。白细胞计数多在50~500×10⁶/L ,个别可高达 1000×10⁶/L 以上。蛋白轻度增高,糖正常或偏高,氯化物正常。脑脊液检查对明确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情况及与其他疾病鉴别有重要意义。
3. 血清学检查:常用的有特异性 IgM 抗体测定,一般在病后 3~4 天即可出现,脑脊液中最早在病程第 2 天测到,两周达高峰,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还有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可用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4. 病毒分离:病程第 1 周内死亡病例的脑组织中可分离到病毒,但病毒分离阳性率较低,且技术要求高、所需时间长,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5. 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 或 MRI ,可发现脑实质内低密度或异常信号影,有助于了解脑部病变的部位和程度,对病情评估有一定帮助。
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如安装纱窗、使用蚊帐等。对于流行区的儿童,应按计划接种乙脑疫苗。若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