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眩晕与头痛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辩证要点、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病因病机:眩晕多由情志不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饮食不节、跌仆损伤等导致气血不足、髓海空虚、痰湿中阻、瘀血阻窍等,脑窍失养或被扰而发病;头痛病因有外感邪气如风寒、风热、风湿,内伤病因如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内停、瘀血阻络等,致使经络气血不畅或脑窍失养。
2.临床表现:眩晕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特征,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头痛则以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疼痛部位可在全头或局部,如前额、两侧、巅顶、后枕等,疼痛性质多样,如胀痛、刺痛、隐痛、跳痛等 。
3.辩证要点:眩晕辩证需分虚实,虚证多为气血不足、肝肾阴虚,实证多为痰浊中阻、瘀血阻窍等;头痛辩证首辨外感内伤,外感头痛起病急、病程短、疼痛较剧,内伤头痛起病缓、病程长、时作时止。
4.治疗方法:眩晕治疗虚证以补养气血、滋补肝肾为主,实证以平肝潜阳、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等为主;头痛治疗外感头痛以疏风散邪为主,根据邪气不同分别采用祛风散寒、疏风清热、祛风胜湿等治法,内伤头痛则根据不同病因分别采用平肝潜阳、滋阴养血、化痰降逆、活血化瘀等治法。
日常要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劳累、情绪过激,饮食上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出现眩晕或头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与调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