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和白术在来源、形态、性味、功效、用法用量等方面上存在差异。
1. 来源: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2. 形态:土茯苓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多分枝,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粗糙;白术根茎呈肥厚拳状团块,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
3. 性味:土茯苓味甘、淡,性平;白术味甘、苦,性温。
4. 功效:土茯苓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效,常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白术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
5. 用法用量:土茯苓煎服常用量为15 - 60克;白术煎服常用量为6 - 12克,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日常使用土茯苓和白术时,要依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选择。若有疾病需要调理,不可自行随意用药,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准确把握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避免因不当用药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