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有呕血、黑便、便血、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和血象变化、发热等。
1. 呕血: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伴有呕血,若出血量较少、速度慢,也可无呕血。呕血多为棕褐色呈咖啡渣样,若出血量大、速度快,则为鲜红色或有血块。
2. 黑便:上消化道出血后,血红蛋白的铁经肠道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使粪便呈黑色,且黑便常伴有光泽,类似柏油,故又称柏油样便。
3. 便血:少数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量很大、速度很快时,血液在肠道内推进迅速,可出现暗红色甚至鲜红色血便。
4.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急性大量失血可导致循环血容量迅速减少,引起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渴、黑矇或晕厥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5. 贫血和血象变化:急性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随后逐渐下降。白细胞计数在出血后2-5小时可轻度升高。
6. 发热: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心态。饮食上应规律进食,避免食用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一旦出现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