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与心律在概念、测量方式、正常范围、临床意义、影响因素方面存在不同。
1. 概念:心率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反映心脏跳动的频率;心律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强调心脏跳动的规律性。
2. 测量方式:心率测量通常使用听诊器听心跳或借助电子设备如心率手环等,计数一分钟内心跳次数;心律测量除听诊外,常需心电图检查,通过图形分析判断心跳节律是否规则。
3. 正常范围:正常心率范围在60 - 100次/分钟;正常心律表现为心脏有规律地跳动,心电图上各波段形态和间期正常且节律规则。
4. 临床意义:心率变化可反映身体代谢需求、运动状态、疾病等情况,如发热、运动时心率会加快;心律异常提示心脏电传导系统问题,如早搏、房颤等,可能导致心悸、头晕甚至危及生命。
5. 影响因素:心率受运动、情绪、饮食、药物等影响,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率上升;心律受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影响,心脏病患者易出现心律不齐。
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心率与心律情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定期体检,监测心率与心律。若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发现问题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