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虚与脾阳虚在病因、症状、舌象、脉象、治疗方法等方面上存在不同。
1.病因:脾气虚多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思日久、禀赋不足、年老体衰等,导致脾胃功能减弱,运化失常。脾阳虚常因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外寒直中、久病伤阳,致使脾阳受损,温运失职。
2.症状:脾气虚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食后胀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脾阳虚除有脾气虚症状外,还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温痛减,口泛清水,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等虚寒症状。
3.舌象:脾气虚患者舌象多表现为舌淡苔白。脾阳虚患者舌象常见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
4.脉象:脾气虚脉象多为缓弱。脾阳虚脉象则多为沉迟无力。
5.治疗方法:脾气虚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常用方剂如四君子汤等。脾阳虚治疗以温中健脾为主,常用方剂如理中汤等。
日常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脾胃负担。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让脾胃得到充分休息。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与脾胃功能。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