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病因、起病速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是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存在差异的方面。
1. 发病机制:脑栓塞是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脑血栓形成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
2. 病因:脑栓塞栓子来源包括心源性、非心源性和来源不明性,以心源性栓子居多;脑血栓形成主要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3. 起病速度:脑栓塞起病急骤,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达到高峰;脑血栓形成起病相对较缓,常在数小时或1 - 2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
4. 临床表现:脑栓塞常突然起病,多在活动中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取决于栓塞血管部位;脑血栓形成多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部分患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驱症状,症状与梗死灶大小和部位有关。
5. 影像学表现:脑栓塞早期CT或MRI可能正常,随后可见低密度梗死灶;脑血栓形成发病24小时内CT可能无明显异常,24小时后可见低密度灶,MRI对早期脑梗死诊断更敏感。
无论是脑栓塞还是脑血栓形成,都严重威胁健康。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严格遵循医生治疗方案,定期复查,以降低疾病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