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肠梗阻是指手术后肠道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可出现多种症状,治疗方法也有多种。
一、术后肠梗阻的症状:
1. 腹痛:多表现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在脐周,发作时伴有肠鸣音亢进,如同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这是由于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试图推动肠内容物通过梗阻部位所致。
2. 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期呕吐物可含有胆汁,若梗阻部位较低,呕吐物还可能带有粪臭味。呕吐频繁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繁,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晚。
3. 腹胀:一般梗阻发生一段时间后出现,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显著,可累及全腹。
4. 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患者多不再排气、排便,但在梗阻早期,尤其是高位肠梗阻,可因梗阻以下肠内尚存的气体和粪便排出,而出现少量排气、排便情况。
2.术后肠梗阻的建议
1.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等。包括胃肠减压,通过插入胃管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根据患者情况静脉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抗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肠道细菌感染;还可采用中医中药、针灸等辅助治疗。
2. 手术治疗:适用于各种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方式根据梗阻原因、部位及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如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肠短路吻合术等。
术后肠梗阻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腹痛腹胀情况、呕吐及排气排便情况等。饮食方面,在病情未缓解时需禁食禁水,待病情好转、胃肠功能恢复后,从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心态,以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