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疾病,其表现多样,治疗方式也有多种。
一、脑血栓的表现:
1. 一般症状:部分患者发病前可能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如突然的肢体无力、麻木等,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可缓解。多数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发病,起病较急,常在数小时或1 - 2天内达到高峰。
2. 神经系统症状:根据血栓形成部位不同,症状各异。大脑中动脉闭塞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等;大脑前动脉闭塞可出现对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等;椎 - 基底动脉闭塞可出现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2.脑血栓的治疗方式:
1. 急性期治疗:超早期发病4.5 - 6小时内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常用药物如阿替普酶等,能使堵塞血管再通,挽救濒临死亡的脑组织。还可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同时,根据病情给予神经保护治疗,如依达拉奉等。
2. 恢复期治疗: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3. 二级预防治疗:针对脑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如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戒烟限酒等,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预防复发。
脑血栓患者治疗后要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以降低疾病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