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的症状包括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发热、腰背疼痛等。
1. 贫血:红细胞破裂后,其运输氧气的功能受损,身体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进而引发贫血症状。患者常感到乏力、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稍微活动就会气喘吁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2. 黄疸:红细胞破裂后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分解产生胆红素,当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时,就会在体内堆积,导致皮肤和巩膜发黄,即黄疸。从轻微的眼白发黄到全身皮肤明显变黄,程度不一。
3. 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经过肾脏滤过形成血红蛋白尿。尿液颜色可呈现浓茶色、酱油色等异常颜色,这是溶血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之一。
4. 发热:溶血过程中,身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可低,有时低热,有时则可能出现高热,同时还可能伴有寒战等不适。
5. 腰背疼痛:溶血时红细胞破裂释放的物质可能刺激腰部和背部的神经、肌肉等组织,引发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只是轻微酸痛,有的则疼痛难忍。
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自身健康状况,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一旦确诊溶血相关疾病,务必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接触可能诱发溶血的因素,如某些药物、特殊食物等,以维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