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和生甘草在炮制方法、外观性状、性味归经、功效作用、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
1. 炮制方法:炙甘草是取净甘草片,加入定量熟蜜与适量开水,拌匀闷润,待蜜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小火加热,炒至老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而生甘草是将甘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制成。
2. 外观性状:炙甘草表面呈老黄色,质地较柔软,有黏性,闻起来有蜜香气。生甘草表面为红棕色或灰棕色,外皮松紧不一,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气微,味甜而特殊。
3. 性味归经:炙甘草性温,味甘,归心、肺、脾、胃经。生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4. 功效作用:炙甘草侧重于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等症状。生甘草偏于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多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咳嗽气喘、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等。
5. 治疗方法:炙甘草在治疗心气虚之心动悸、脉结代等方面常用,如炙甘草汤。生甘草在治疗热毒疮疡时,可与金银花等配伍;治疗咳嗽气喘常与桔梗等搭配。
在日常使用中,无论是炙甘草还是生甘草,都需依据具体病情和体质来选择。使用时要严格遵循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不可自行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用法,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