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损伤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畸形、骨擦音或骨擦感等。
1. 疼痛:骨损伤发生后,受伤部位通常会立即出现明显疼痛,疼痛程度因损伤的严重程度而异。轻微损伤可能是隐痛或胀痛,而严重骨折等损伤则会带来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在移动受伤肢体或按压损伤部位时往往会加剧。
2. 肿胀:损伤处周围组织会出现肿胀现象,这是由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炎症反应导致液体渗出积聚在组织间隙。肿胀一般在受伤后数小时逐渐明显,严重时可波及较大范围。
3. 活动受限:因疼痛和损伤对骨骼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患者受伤肢体的正常活动会受到限制。无法像往常一样自由屈伸、旋转或承重,严重影响日常行动。
4. 畸形:比较严重的骨损伤,尤其是骨折时,骨折断端移位可能导致肢体出现畸形,与正常形态明显不同,如成角、缩短或旋转畸形等。
5. 骨擦音或骨擦感:在骨折断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这是较为特殊的症状,通常医生在检查时能感觉到,但要避免刻意去诱发,以免加重损伤。
日常生活中,若发生可能导致骨损伤的意外,应及时就医检查。一旦确诊骨损伤,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和康复。遵循休息、固定、功能锻炼等要求,不可自行随意增减治疗步骤或提前活动,以确保骨骼能顺利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