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的临床表现有伤口、出血、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
1. 伤口:手外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伤口,其大小、形状、深度各异。锐器切割伤伤口边缘相对整齐;而钝器砸伤或挤压伤的伤口多不规则,可能伴有皮肤挫裂、缺损等情况。
2. 出血:根据受伤部位和损伤血管的不同,出血量有所差别。若损伤较大血管,可出现明显的喷射性出血;小血管损伤则多为渗血。
3. 疼痛: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疼痛,疼痛程度因损伤类型和个体差异而不同。疼痛在伤后即刻出现,活动手部时疼痛往往会加剧。
4. 肿胀:伤后局部组织会出现肿胀,这是由于损伤导致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和组织液渗出积聚所致。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关,一般在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内逐渐加重。
5. 功能障碍:手部的骨骼、关节、肌肉、肌腱、神经等结构受损,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骨折时肢体活动受限;肌腱断裂会影响手指的屈伸功能;神经损伤可出现感觉减退、麻木,甚至肌肉运动功能丧失等。
手外伤后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防感染。受伤初期适当制动,减少进一步损伤。按照医生嘱咐定期换药、复查,根据恢复情况进行合理的康复锻炼,促进手部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