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等。
1. 疼痛:骨折处往往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尤其是在移动肢体或触碰骨折部位时,疼痛会明显加剧。因为骨折破坏了骨的连续性,周围的神经受到刺激,同时局部组织损伤引发炎症反应,释放出致痛物质,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感觉。
2. 肿胀:骨折后局部会迅速出现肿胀现象。这是由于骨折导致周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同时局部炎症反应使得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进一步加重了肿胀程度。
3. 畸形:骨折段发生移位后,可出现肢体外形改变,表现为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等。不同部位的骨折畸形表现各异,比如上肢骨折可能出现肢体弯曲,下肢骨折可能导致双腿不等长。
4. 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关节以外的部位是不能活动的,但骨折后,在非关节部位可出现不正常的活动。因为骨折破坏了骨的支撑结构,使得原本稳定的肢体出现异常的活动度。
5. 骨擦音或骨擦感:在移动骨折肢体时,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会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不过,临床检查时不应刻意去寻找骨擦音或骨擦感,以免加重患者痛苦和损伤。
骨折患者在恢复期间要多休息,避免患肢过度用力和剧烈运动。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