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危害包括贫血、休克、器官功能损害、感染、窒息等。
1. 贫血:消化道出血会导致血液丢失,若长期或大量出血,人体无法及时补充,会引起贫血。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导致氧气输送不足,出现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影响身体正常代谢和功能。
2. 休克:严重的消化道大出血,短时间内大量血液流失,会使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血压下降,引发休克。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意识模糊等表现,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3. 器官功能损害:持续的出血和休克状态会影响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导致器官功能受损。心脏供血不足可引发心肌缺血,肝脏缺血缺氧会影响其代谢解毒功能,肾脏灌注不足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4. 感染:消化道出血后,肠道内细菌易移位进入血液循环,引发感染。同时,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侵袭,出现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加重病情。
5. 窒息:如果消化道出血量大且反流至呼吸道,可阻塞气道,导致窒息。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会迅速危及生命。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食用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减少对消化道黏膜的损伤。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需积极治疗基础病,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