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消化道传播、垂直传播等。
1. 呼吸道传播:H7N9病毒可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悬浮在空气中,被他人吸入呼吸道而感染。在相对封闭且人员密集的环境中,这种传播方式较为常见,如医院病房、公共交通工具内等,病毒随着飞沫进入易感者的鼻腔、咽喉等部位,进而引发感染。
2. 密切接触传播:与感染H7N9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接触,或者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睛等黏膜部位,就可能导致病毒侵入人体。比如在活禽市场接触到携带病毒的禽类,或处理感染病毒的禽类时未做好防护。
3. 气溶胶传播:在特定条件下,含有病毒的飞沫可形成气溶胶,能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并远距离传播。例如在医疗救治过程中,进行一些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如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可能会使病毒以气溶胶形式传播,增加医护人员感染风险。
4. 消化道传播:食用未彻底煮熟的感染H7N9病毒的禽类及其制品,病毒可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因为高温可以杀灭病毒,若烹饪过程中未能达到足够的温度和时间,病毒就可能存活并引发感染。
5. 垂直传播:虽然相对罕见,但感染H7N9病毒的孕妇有可能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导致胎儿感染。
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前往活禽交易市场,接触禽类后及时洗手。在流感高发季节,注意佩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感染风险。